隨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及智能裝備在農業、牧業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智慧牧業漸行漸近。如今,在美麗的甘南草原上,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不僅深刻改變了傳統的放牧方式,也推動了牧業產品銷售、服務、監管等環節的變革,智慧牧業正在慢慢影響著甘南草原。
這是在給牛打耳標。這個耳標就是這頭牛的身份證,身份證上的信息會集中到智慧牧業大數據平臺,有了這個身份證,這頭牦??删筒灰话懔?。
以牦牛、藏羊為特色的生態畜牧業是甘南州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為了進一步推動畜牧產業高質量發展,甘南州以牛羊保險和動物防疫數據為基礎,搭建了甘南智慧牧場大數據管理平臺,進行信息管理。
八月的瑪曲草原,成群的黑牦牛在草地上盡情地享受著噴香的青草,現在正是牦牛長膘的時間。在瑪曲縣河曲馬場甘南牦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內,萬頭牦?;卣谶M行一場牧業改革,他們的做法是把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植入到畜牧業,建立智慧牧業體系,對牦牛執行新的標準。
稱號為4218的牦牛新標準并不是簡單的牦牛體重上的增加,這個新標準還改變了以往牦牛的出欄時間。
這是正在建設中的瑪曲智慧牧業平臺,河曲馬場萬頭牦?;氐哪翍?合作社+基地的運營方式在這個大屏幕上可以一目了然。
要讓牦牛達到“4218”的新標準,集中補飼是楊局長他們想出的新辦法。
集中補飼,就是在??煲鰴谇凹性谝黄鸾o它們吃100天的加餐,這樣做可以嚴格控制牛的品質和出欄時間。
再過幾天,這些牛就要帶著它們的“身份證”去往全國各地了。耳標上的這些信息最終會傳到智慧牧業的大數據平臺上,與所有牧業相關企業進行分享。這是碌曲縣李恰如生態養殖示范基地,這里的牛也已經有了自己的身份證,而且這里的牛也一改傳統的養殖方式,采取補飼喂養。
為了完成甘南州畜產品全流程追溯,通過這個追溯信息給畜產品賦能,增加畜產品的價值,甘南州以牛羊保險和動物防疫數據為基礎,搭建甘南州智慧牧場大數據管理平臺,開發了牛羊保險精準管理,動物防疫檢疫,檢疫跟蹤督察,區域草畜平衡精準管控等功能。
做了十幾年牛羊肉生意的貢寶三智目前主要銷售甘南的牛羊肉和熟食,智慧牧業大數據平臺,對他的銷售工作很有幫助。
傳統牧業的牛羊整頭或者進行簡單的分割銷售,進不了高端市場,通過智慧牧業,從養殖到屠宰,從供應端到銷售端,再到餐桌的各個環節,通過采集梳理跟蹤這些信息,實現全流程溯源,牛羊肉產品的附加值自然就提高了。
以前貢寶三智銷售過程中要不停給消費者講解牦牛肉的特點和產地優勢,消費者也不一定相信,所以就算好的肉品銷售起來也并不省勁?,F在,他銷售到全國各地的牛羊肉,都可以通過掃碼識別到產地信息,銷售工作也好做多了。
甘南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國家對甘南的生態定位,決定了甘南必須立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打生態牌,走生態路,吃生態飯。如何才能在有限的可利用的草場上平衡好草畜關系,一直是草原開發和利用之間的矛盾?,F在,通過科學控制牛羊體重和出欄時間,把控肉質,精細化分割銷售,提高肉產品附加值,老百姓的收入自然也提高了,再也不用通過數量來增加收入,草場承載力下降,草原也得到應有的休養。智慧牧業或許就是解決生態保護和利用和諧發展的一條途徑。
大數據平臺的優勢無處不在,畜牧業步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智能技術與現代牧業深度融合,使傳統產業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讓傳統牧業發展變得更加“智慧”。牛羊跟著水草走,牧人跟著牛羊走,這曾經是傳統畜牧業生產的真實寫照,如今智慧牧場作為一個嶄新的詞匯,慢慢被越來越多的牧民群眾所認識,牧民群眾也將依靠智慧牧場的建設,迎來一場生產經營方式的變革。
來源:甘肅廣電融媒體中心
編輯:張晉誠
責編:許玲芳
主編:張建兵
監制:楊柱周
聲明:本文版權歸甘肅廣電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聯系電話:0931-8688154